體內有癌 皮膚先知!當皮膚出現6種異常「突然變黑」可能是癌症來了  九大預防秘招收藏吧


日常生活中,各種皮膚病十分常見,有的是過敏,有的跟天氣有關。

除此之外,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也是許多疾病的表現部位,例如某些腫瘤,皮膚是它們暴露自己的一個潛在窗口。

一、多種癌症會出現皮膚癥狀

一篇闡述皮膚癥狀與惡性腫瘤關係的研究發表於《中華全科醫師雜誌》,認識和癌症有關的皮膚表現,有利於發現潛在腫瘤。

惡性腫瘤的皮膚表現主要包括直接浸潤蔓延或皮膚轉移,比如乳腺癌、胃癌、肺癌、食管癌等的皮膚轉移。皮膚轉移是指腫瘤通過血液循環、淋巴循環轉移、組織間隙擴散繼發於皮膚的病變,通常是癌症晚期的表現。

出現皮膚轉移癌,女性多見於乳腺癌、胃癌、肺癌、直腸癌、卵巢癌等,男性多見於肺癌、食管癌、膀胱癌、結腸癌、胃癌、胰腺癌和惡性黑色素瘤等。

Advertisements

在臨床上,皮膚轉移癌可能多發也可能單發,一般表現在腹部、胸部、頭部、肩背部或四肢等部位,出現的皮損呈暗紅色或皮色,為圓形或橢圓形腫塊、結節、浸潤性紅斑,活動性差,質地較為堅硬,表面有破潰或光滑,患者感覺不明顯,少數有脹痛感。

二、這些皮膚病或與癌症有關

有些皮膚病可能僅僅是因為過敏或氣候引起的,但如果身上出現以下幾種特殊的皮膚病,一定要引起注意,警惕腫瘤。

1.黑棘皮病

在皮膚皺褶部位出現色素沉著、天鵝絨樣的外觀,合併惡性腫瘤的黑棘皮病叫做惡性黑棘皮病,有20%在癌症發生前就出現

跟良性黑棘皮病相比,惡性黑棘皮病發展快、病程短、呈進行性,常見於中老年患者,表現為皮膚色素沉著、粗糙及皮膚黏膜乳頭瘤樣病變,掌跖出現特徵性天鵝絨樣或牛肚樣的改變。牛肚樣掌是特徵性表現,可能暗示肺癌、胃部腺癌。

Advertisements

圖源網路

2.紅皮病

紅皮病患者90%以上的軀體或全身都會出現皮膚潮紅,同時還伴有發熱、皮膚脫屑、腫脹等癥狀。紅皮病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通常是多種疾病的臨床表型,還可能和惡性腫瘤有關。8%~20%的紅皮病患者患有惡性腫瘤,常見的為惡性淋巴瘤、白血病、蕈樣肉芽腫和Sezary綜合征等。

3.皮肌炎

Advertisements

皮肌炎伴發惡性腫瘤的發生率會隨年齡而增加,常見於40歲以上患者,臨床表現為鮮紅色、棕紅色或火紅色瀰漫性斑,玻片壓之會消退,也稱為惡性紅斑,在臉部時表現為酒紅色斑,夾雜著點狀色素沉著斑。惡性紅斑的出現跟惡性腫瘤的可能高度相關,常見的伴發腫瘤有肺癌、乳腺癌、鼻咽癌、胃癌、卵巢癌、肝癌、腎癌、前列腺癌、白血病等。

4.魚鱗病

Advertisements

魚鱗病表現為四肢和軀幹出現瀰漫性褐色和白色菱形的鱗屑,邊緣隆起。後天獲得性魚鱗病可伴有惡性腫瘤,70%~80%為霍奇金淋巴瘤,也可見於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患者。

5.Sweet綜合征

也叫急性發熱性嗜中性粒細胞皮病,患者會出現發熱、疼痛性紅色丘疹、斑塊、結節,外周血白細胞數增高,彌散分佈於真皮淺層的成熟中性粒細胞浸潤為主要特徵。約20%的sweet綜合征與惡性腫瘤有關。

6.天皰瘡

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伴發腫瘤,患者幾乎都會出現嚴重的口唇和口腔黏膜潰瘍或糜爛,部分患者還有眼結合膜、陰部黏膜潰瘍或糜爛。受損的皮膚會出現天皰瘡樣的水皰、多形紅斑樣皮疹和扁平苔蘚樣皮疹。在我國,副腫瘤性天皰瘡患者最常見的伴發腫瘤是Castleman病,還可見於纖維組織淋巴瘤、胸腺瘤、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等。

Advertisements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些皮膚病跟惡性腫瘤有一定的關係,但並不是只要得了這些皮膚病就是癌症如果出現上述皮膚病,及時就醫治療。


Advertisements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關注身體的癌症危險信號,出現下列癥狀,及時診治:

·身體淺表部位出現異常腫塊;

·持久性聲音嘶啞,乾咳,痰中帶血;

·持續性消化不良和食慾減退;

·聽力異常,鼻血,頭痛;

·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進行性體重減輕;

·體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內色澤加深或迅速增大;

·大便習慣及性狀改變或帶血;

·陰道異常出血,特別是接觸性出血;

·身體出現的異常感覺:哽咽感、疼痛等;

·皮膚或粘膜經久不愈的潰瘍;

·無痛性血尿,排尿不暢。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1/3的癌症可以預防,1/3的癌症可以早發現早治療,我們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降低癌症的發病和死亡率。

參考資料:

[1]金江, 張建中. 惡性腫瘤的皮膚表現 [J] . 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15,14 (7): 497-499. DOI: 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5.07.004

Advertisements

[2]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2020-04-16.北京市疾控中心


美國癌症協會公布「9大防癌建議」,其中有四個很多人忽略了



近日,美國癌症協會在腫瘤學頂級期刊上發布了癌症一級預防計劃。


主要癌症預防干預措施,大概可以歸類為9個方面:

控煙限酒控制肥胖健康飲食運動預防病原體感染防曬減少不必要醫用放射減少室內材料污染

其中,預防病原體感染、防曬、減少醫用放射、減少室內材料污染 4個方面往往被不少人忽略掉!

結合我們自己的情況,一起來看看這些防癌建議:


1. 遠離11種病原體

目前,共11種病原體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認定有致癌性,包括:

▼1種細菌:幽門螺旋桿菌;

▼7種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頭狀瘤病毒(HPV)、EB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

▼3種寄生蟲:泰國肝吸蟲、華支睾吸蟲(肝吸蟲)、埃及血吸蟲。


對於一般生活中常見的感染,我們建議:

▍① 宮頸癌——HPV人體乳頭狀瘤病毒

途徑:性傳播途徑、密切接觸、間接接觸(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醫源性感染、母嬰傳播。

預防:接種HPV疫苗、注意個人衛生、注意性生活衛生。有過性行為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篩查。

提醒:感染HPV早期無明顯癥狀,引起宮頸病變後,可能出現性生活接觸性出血、白帶增多有異味、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等,要及時就醫。

▍② 胃癌——幽門螺旋桿菌

途徑:口腔唾液、糞便經手、食物接觸口

預防:餐前要洗手,盡量不要喂送食物,尤其不要口口餵養幼兒。可以分餐制或公筷,且餐具經常消毒。

提醒:如果出現口臭、泛酸、胃痛等癥狀的患者,應做胃鏡和hp感染篩查。


▍③ 肝癌——乙肝和丙肝病毒、肝吸蟲

途徑: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性傳播、生吃淡水魚蝦等

預防:接種乙肝丙肝疫苗;在獻血或輸血時去正規醫療機構;做好婚檢孕檢;少吃生的淡水魚蝦。

提醒:慢性乙肝、丙肝患者可能出現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切不可輕視。


▍④ 鼻咽癌——EB病毒

途徑:唾液傳播

預防:接種EB疫苗,注意避免口對口傳播和噴嚏飛沫傳播。

2. 防曬,減少皮膚癌風險

防曬是被不少人忽略的!然而,太陽紫外線輻射可導致皮膚黑色素瘤、鱗狀細胞癌和基底細胞癌。比如Meta分析顯示,10次曬黑設備暴露就可導致皮膚黑色素瘤風險增加34%。

曬太陽是補充維生素D的好方式,但我們拒絕暴曬!

建議:

▍① 避免正午太陽直射;

▍② 適當使用防曬霜;

▍③ 戴寬沿遮陽帽和太陽鏡;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