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氣最盛!俗話「白天冬至,秋衣過冬;晚上冬至,凍死老牛」 春節冷不冷:就看12/21這天


「冬至大如年」,這句俗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其實,在周朝時期,冬至被定為「新年」,很多大型的祭祀活動也都會在這天舉行。一直到了漢武帝時期,冬至已經不再是春節,而是被現在的正月初一所取代。不過,冬至真正盛行的時期卻在唐朝,當時的冬至與元旦都會休假七日,朝廷在大明宮賜宴,民間也流行冬至聚宴‌(聚餐)。


Advertisements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淮南子》又曰:「斗指子則冬至,音比黃鐘。」這些古籍上的記載,都指出了冬至的特點。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正好平分了整個冬季。每年的農曆十一月中旬就是冬至交節的時間,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正好指向「子」位。在古人看來,冬至時的音律與黃鐘相應(黃鐘是古代十二律之一,代表著陽氣初生的意思)。說明進入冬至,也是一年中陽氣收藏到極點的時候,此時陰氣達到最盛,而陽氣開始萌生。


Advertisements

冬至不僅是節氣,還是重要的民俗節日,古時的「四時八節」之一,冬至的習俗自然不會少。老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冬至最具特色的習俗就是吃餃子,這個習俗起源於東漢時期,據說與「醫聖」張仲景有關。相傳古代冬至這天,出現了極寒的天氣,人們的耳朵都被凍傷,而張仲景便將羊肉、辣椒等驅寒藥材一同剁碎,再用麵皮包裹煮熟,做成一種叫「祛寒嬌耳湯」的藥物分給百姓吃。人們吃了以後,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隨後民間紛紛效仿,民間也有了冬至不吃餃子,耳朵就會凍傷的說法。


Advertisements

冬至還有著開始記錄寒天的習俗。老話說「夏至三庚便數伏,冬至當天數九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便是三伏天開始的日子,而冬至當天便是「冬九九」開始的時間。


那麼,什麼是「冬九九」?

冬九九,也稱「數九寒天」,是古人記錄冬季最冷一段時間的方法,從冬至開始,每過九天為一個階段,例如,2024年12月21日(冬至)—12月29日為一九;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7日為二九,以此類推,一直到第九個九天,共計八十一天。古代沒有先進的取暖設備,人們就會通過計算九九天的時間來度過寒冬,民間也稱「數九九」。

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太陽將會到達黃經270度,此時就是冬至交節的具體時間。古代沒有天氣預報,古人會觀察冬至當天的天氣情況,來推測之後的天氣走勢,畢竟進入冬至就是寒冬的開始,提前推測天氣可以提前做好防寒保暖的準備,例如,農諺有說:

「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有雨連九天」

「冬至無雨過年雨,冬至下雨過年晴」

「冬至有霜,臘雪有望」

「冬至天氣晴,來年百果生」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