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為何要回鄉掃墓?長輩感嘆:「只有站在這裡,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 

梨花風起正清明,今年你準備回鄉掃墓了嗎?和你同行的是誰?而你又在思念誰?

0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又到一年一度風清景明時節,梨花風起,點點哀思。

無意間,瞥見清明節職工請假表,竟有1/3多的人返鄉,理由無非四個字「回鄉掃墓」!

Advertisements

千裡迢迢,匆匆趕路。原來,除了紛紛春雨,還有紛紛歸人!

記得年幼,每逢清明,爺爺都要帶上我們幾個小孩去掃墓。山草野徑中的墳裡,葬著爺爺的爺爺、爺爺的父母——雖然我們素未謀面。

而那時,我們總能碰到達伯,兩家親人的墳緊挨著。

他是家中獨子,早年赴外省高校任教、娶妻生子、事業有成。十多年前,父母雙亡後,他都不回鄉過年了。唯獨每年清明,不遠千裡,總得返鄉。雖然他也已步履蹣跚、雙鬢斑白!

去年清明,我返鄉給爺爺掃墓,又碰到了達伯。

我頗有疑惑:「您年紀也大了,為什麼每年還要堅持回鄉掃墓呢?」

「侄子呀」,他站在他父母的墳前說,「人這一輩子,只有站在這裡,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將向何處!」

02

Advertisements

電影《可可夜總會》裡說,人的一生會離去三次:

第一次:是沒氣的那一刻,從生物學角度來說是走了;

第二次:是舉行葬禮的時候,這一刻你的身份將會在這個世界上抹除;

第三次:是這世界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也走了。這一刻將是真正的離別,從此不會有人知道你來過這個世界。

掃墓途中,爺爺肩扛鋤頭、手拎祭品,邊走邊講祖輩的陳年往事——他們如何來到這個山村,如何遭遇亂世如麻,如何遍嘗人世苦楚,如何艱辛創業起家,如何不幸離開這世界。

年年講、年年復,一遍一遍,永不厭煩。

冬去春來,草木萌生。

待到砍枝鋤草、翻溝培土,隱沒在山林間的舊墳頓然一新。此時,爺爺以極其神聖的表情,擺上祭品,鋪上麻紙,點燃紙錢,引導我們相繼跪拜,口裡念叨著請祖先保佑之類的話。

Advertisements

末了,還會燃一掛鞭。大山深處,紙煙四起,鞭炮聲此起彼伏。

正是,清明幾處有新煙,滿坡哀思與塵埃。

因與祖輩並不相識,小孩們自然談不上感情,也沒什麼哀愁。反倒因為這種肅穆莊嚴的滿滿儀式感,覺得好玩、新奇、興奮。

每次掃墓歸來,爺爺總要意味深長叮囑我們:「我講的這些古,你們要牢牢記在心裡」。而我們,總似懂非懂點點頭。

當《可可夜總會》的主題曲《remember me》響起時,我想起當年爺爺叮囑的話語,男兒淚竟奪眶而出。

如今,爺爺早已作古。他講的那些古,我也早已忘卻。唯有和爺爺生活的點滴,竟恍若昨日。

03

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這是哲學的三大終極之問。

從哪來?靜立塚前默然,你便會追尋到這個答案。

你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祖祖輩輩,總會有根,總歸有源。

開枝散葉。枝再繁,葉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

這就是融入基因中的眷念,是我們的來處。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這樣的季節,總會牽動幾許思念、幾許哀愁。你會不由自主想起很多人、很多事,可能也只是幾聲離別時的切切蟲鳴,一縷農家黃昏的裊裊炊煙,半點夜深幽夢裡的婉然音容。

生者尋根,葉落歸根。有人煙處,必有血脈傳承。難怪有人說,清明節就是中國的感恩節!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