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帶女兒離家!爺爺拆遷房子戶口給大兒子「錢給了三兒子」 72歲無家可歸「兩兒對簿公堂」結局令人唏噓

這個提議,遭到三兒子的拒絕。

原來,張爺爺的房子有部分蓋的早,後來蓋房子的補償金要比之前蓋的房子低得多。

他只願意將後蓋的兩間房算給父親,以後老人的生活費,自己的那一份不會少。

三弟的建議遭到大哥的反對。

大哥覺得,三弟是這次拆遷的最大受益人,他拿到了所有拆遷費,將近50萬元,卻只將最少的份額算給父親,這不合理。

而且,三弟的房子裡,有父親的心血在裡面。

兄弟二人為了拆遷補償金怎算,由誰來負責父親的生活費、未來的醫療費等問題爭論不休。

Advertisements

而張爺爺作為當事人,只是靜靜地坐在一邊,看著兩個兒子爭得面紅耳赤。


在調解人員和社區幹部的努力下,草擬了一份贍養協議:

1.三兒子拿出1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0萬)用作張爺爺養老。

2.張爺爺住在大兒子增購的拆遷房裡,如果老人生活無法自理,則由三兄弟輪流接回家生活。

3.張爺爺百歲後,這套拆遷房歸大兒子。

大兒子、三兒子都同意這份協議。

可調解人員準備張羅著讓他們簽字的時候,三兒子提出:10萬元人民幣我一次拿不出來,可以每年拿2萬人民幣,分5年付清。

聽到三弟這樣說,二兒子聽不下去了。

他當場離開,告訴三弟:「上法院去吧。」

作為這次拆遷中沒有獲益的人,二兒子在調節中,始終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大哥和三弟為他們各自的利益計算到骨子裡。

Advertisements

當說到讓他和其他兄弟承擔照顧父親的義務時,他沒有推脫。

但是看到三弟作為最大的受益人,只願拿10萬元人民幣也就算了,還要分期支付,他實在看不下去了。

最終,這份協議沒能簽署。

調解人員建議張爺爺,去走法律途徑。

整個調解的過程並不順利。

Advertisements

大兒子和三兒子為了各自的利益,始終在斤斤計較,尤其是三兒子:

將父親蓋的房子都算作他身上;

讓他把拆遷款進行分割的時候,他想盡辦法把父親的部分往少了說;

讓他出父親生活費,他要求分攤自己以前花在父親身上的房租、生活費;

大家說他是最大受益人,理應多承擔,他哭窮,說自己有四個孩子要撫養;

1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0多萬)其實是大哥做出的讓步,可他依然選擇每年2萬人民幣(約新台幣8萬多元)的方法來支付……

他將自己的利益算到骨子裡,卻無視一旁急需贍養的父親。

Advertisements

其實,張爺爺的情況並不好。

不知道是老人生了病還是本來就是如此,張爺爺說話糊糊塗塗。

在調解人員和當地記者面前,他無法講述清楚自己的事情。

他的妻子80年代就離開了他,可他卻說兩人分開十多年(張爺爺說,他們沒有離婚);

調解人員問他夫妻感情怎樣,分居原因是什麼,張爺爺說的模稜兩可,只說對妻子動過手;

Advertisements

在介紹情況的時候,更是無法清楚的表述,都是了解他家情況的社區幹部在一旁講解;

他不知道自己家分了多少補償款,也說不清楚當年下發補償金的流程;

連他名下的拆遷房在哪裡、是哪棟房他都不知道;

Advertisements

關於拆遷款和房子的事,他似乎都不能做主……

如果張爺爺頭腦清醒,他應該房子、賠償款都拿到自己手裡,也不至於今天的局面。

而老人的家庭經營得更是糊塗。

Advertisements

在節目裡,觀眾看到的不僅是糊塗的張爺爺、斤斤計較的兒子們,還有冷漠的家庭關係。

妻子和女兒離開後,幾十年沒有過聯繫,現在怎麼樣都不知道;

二兒子不到二十歲離家,直到2016年臨近房屋拆遷才再次出現;

張爺爺很長時間沒見過兒子們,他不知道他們在哪裡,也不知道他們的聯繫方式,只有通過社區幹部,才把兒子們聚集在一起;

不僅夫妻間沒來往,兒子們也從沒有和母親、妹妹聯繫過,二兒子雖然負擔母親的生活費,但是對她們的情況一無所知,大兒子連母親的生活費都沒有支付……

整個調解過程,都是在討價還價。看不到父子之情,看不到兄弟親情,更沒有親人間應有的關心。冷漠的家庭,培養出冷漠的子女。

張爺爺年輕的時候,沒有經營好自己的家庭,創建良好的家庭氛圍。在關鍵事情裡,沒有當家人應有的決斷和主見。當他年紀大了,也嘗到當年釀造的苦果,讓人感到不勝唏噓。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