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有癌,皮膚會「通風報信」?醫生提醒:皮膚出現4種「異常」或是癌症信號:儘快就醫

有些時候,當癌症來臨時,人體的皮膚會發出「求救信號」,從而表現出一些異常癥狀,這些異樣需要得到我們的重視,不可大意。


Advertisements

張叔退休已經2年了,退休生活瀟洒舒適,突如其起來的變故,打破了這份愜意。

近期,張叔突然感覺皮膚瘙癢,經過自檢又沒有發現造成瘙癢的病因,於是將其「歸功」於氣候變化和工作勞累,自己購買了藥膏。

起初藥膏的止癢效果似乎不錯,但是斷斷續續的還是會複發。直到這幾天,皮膚瘙癢嚴重影響了生活,張叔不得不前往醫院就醫,可是這一次醫生的診斷讓他大吃一驚。


Advertisements

「綜合來看,很有可能是肝癌引發的皮膚瘙癢,按理來說,這癥狀應該挺久的,怎麼現在才來醫院?」經過一番檢查和問診後,醫生說出自己的判斷。

「肝癌?怎麼會呢,醫生不會看錯了吧,肝癌也會引起皮膚瘙癢嗎?」張叔震驚之餘又疑惑地問道。

「肝癌確實會引發皮膚瘙癢,您目前的癥狀基本可以斷定是肝癌引起的。」醫生篤定地回答。

皮膚瘙癢竟是肝癌的信號,這樣的結果讓張叔感到害怕又十分懊惱,都是自己小看了皮膚瘙癢的癥狀,這才耽誤了病情。


Advertisements

一、皮膚出現4種異常,或是癌症徵兆

皮膚疾病是人們普遍面臨的一個健康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曾通過調查發現,黃種人中能夠維持健康皮膚的只有10%不到,90%的人皮膚都處於非健康狀態,其中20%的人都有皮膚疾病的困擾。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神經科學的格倫·吉斯勒教授也在研究中發現,生活中能夠造成皮膚瘙癢的途徑超過50種。在如此多的病因中,腫瘤引起的皮膚癥狀或許是最為嚴重,也最容易被忽略的。

醫學研究表明,人體內部的多種癌症都會導致皮膚癥狀,比如:肺癌、胃癌、乳腺癌、白血病、淋巴瘤、生殖器腫瘤等,當腫瘤細胞分泌的組織胺、蛋白內分解酶等具備活性的物質,通過人體循環系統排出體外接觸到皮膚時,就會刺激到皮膚的神經末梢,從而引發出皮膚瘙癢、紅斑、發黑、增厚等癥狀。而這四種皮膚異常,和癌症緊密相關。

Advertisements


1、皮膚炎

癌症會引起具有瀰漫性的皮膚炎,患者會出現紅斑(多形性)、水腫、無力、肌肉酸痛等癥狀,發病部位多聚集在四肢關節。

臨床數據顯示,不少癌症在男女性中引發皮膚癌的發病率均有明顯差異,比如:肺癌、胃癌、鼻咽癌等多發於男性群體,而乳腺癌、宮頸癌則多發於女性。

Advertisements

2、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有良性、惡性之分,良性的黑棘皮病是遺傳綜合征,而惡性的通常都是由內臟腫瘤引發,比如:胃癌、結腸癌、胰腺癌等。

患者會有深色褶皺,上面不規則分佈著小乳頭狀或疣狀凸起,顏色也會逐漸變成灰棕色或黑色,發病部位集中於腋下、乳房、肚臍、生殖器等。

3、帶狀皮疹

帶狀皮疹在生活中並不少見。眾所周知,它的癥狀範圍多是局部的,而癌症引起的帶狀皮疹波及全身,癥狀反覆。日本的醫學文獻中也曾提到,癌症患者中帶狀皮疹的發病率12%,而且老年群體發病率更高。


Advertisements

4、多發性紅斑

白血病、肺癌、乳腺癌、多發性骨髓瘤等癌症類型都有可能引起多發性紅斑,患者會有紅斑(圓形)、水腫、水皰等癥狀,發病部位集中在手、足、前臂、小腿、背部等皮膚。


二、除了癌症,皮膚瘙癢還可能是這些疾病

生活中能夠引發皮膚瘙癢的疾病非常多,除了癌症最為嚴重以外,全身性的疾病也是防不勝防。這些疾病引發的瘙癢癥狀通常會持續、反覆發作,必須就醫對症治療才可緩解,但是由於人們對於皮膚瘙癢過於輕視,往往會導致病情加重,貽誤治療。

尿毒症:尿毒症是最典型的全身性疾病,由於患者的代謝系統崩潰,各種有害物質在體內積累,全身各處都有可能出現併發症,臨床上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全身、胸背、頭部等的瘙癢癥狀了,癥狀輕者會間歇性發作,嚴重時往往會持續發作。

Advertisements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瘙癢癥狀病發率高達15%-35%,往往集中在腋下、大腿根部、肛門或外陰處,癥狀原因除了糖尿病本身外,肥胖患者汗液積蓄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滋生真菌也是引發皮膚瘙癢的原因之一。


甲亢:甲亢患者是由於甲狀腺激素分泌過量,免疫系統發生異常,當組織胺分泌到皮膚時,刺激到神經末梢就會引發皮膚瘙癢,通常病發部位集中在胳膊、小腿。

甲減:甲減和甲亢相反,是由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少引起的,患者新陳代謝速度下降,小腿的皮膚腺體過少,不出汗、不出油,在乾燥的環境很容易皮膚瘙癢,根本原因其實是皮膚乾燥引起的。


三、預防皮膚癌,教您3個小妙招

生活中,許多人都可能像張叔一樣,對於自身的健康問題並不十分關注。皮膚瘙癢發作時,也常不當回事,用一些常備藥物糊弄了事。

殊不知,治標不治本,當皮膚癌嚴重時再就醫,就悔之晚矣。因此大家要重視皮膚癌的預防,學會3個方法,遠離皮膚癌。

1、防止皮膚暴晒

醫學研究發現,紫外線的光化作用會改變DNA的結構,對淋巴細胞的活性抗原結構也會造成破壞,在和致癌因子的協同作用下會增加皮膚癌的病發風險。

生活中,人們要盡量避免皮膚暴晒,可以用防晒霜來降低紫外線的危險。

防晒霜的有效性可以根據防晒指數SPF和防黑效果PA這兩個指標來選擇判斷,一般室內選擇SPF15-30、PA++-+++以內即可,室外選擇SPF30-50、PA+-++的產品,在出門前30分鐘塗抹,外出時間長時間暴晒每隔2小時塗一次。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