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賠償太少!釘子戶索要「6套房+4.5億」無果 霸路14年「1分沒賺」反倒損440萬
在大陸上海松江九亭滬亭北路的馬路中央,坐落著一棟三層高的小樓。
說起這座小樓,在全國範圍內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被稱為中國「最牛釘子戶」。
2003年,因為城市建設,政府對該路段進行統一拆遷,作為補償,每位住戶都能拿到豐厚的補償金。
Advertisements
張新國也是如此,如果拆遷,他將能拿到4套房產和270萬元(約1200萬台幣)的補償款。
那個年代,這筆錢不算少,但張新國依舊以補償太少為由,拒絕拆遷。
他的要求是,補償自己六棟房產,外加一億(約4.5億台幣)現金,如若不然,自己絕不會同意拆遷。
如此苛刻的要求,政府自然不會同意,多次商議無果,最終決定,修路時繞開張新國的房子。
因此,在滬亭北路,行人們都能看到一道奇特的風景線。
一棟三層小樓,孤零零地橫在馬路中間,周圍車來車往,顯得那麼地不協調。
十幾年來,張新國飽受噪音的苦惱,還要時刻擔心在睡夢中被車禍帶走。
他曾有幾次想要妥協,但為了自身利益,還是生生忍了下來。
如今19年過去了,當年倔強的張新國,現在又過得怎樣呢?
Advertisements
我們今天就來聊聊他的故事。
1、
張新國曾經是上海市建設公司的一名員工。
因為工作努力,張新國賺了不少錢,結婚之後,便拿出了自己的積蓄,蓋了一座二層小樓。
Advertisements
結婚後不久,夫妻二人生下一兒一女,隨著時光的流逝,兒子和女兒也都長大成人。
眼看著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但是兒女並沒有獨自買房的能力。
於是結婚後,都拖家帶口地都住到了張新國的二層小樓裡。
雖然房子面積不小,但是突然多了有好幾口的人,頓時顯得有些擁擠不堪。
因為生活環境狹小,久而久之,家人之間的矛盾越積越深,最後甚至到了無法調解的地步。
張新國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一天,他將所有家人召集在一起,開了一個會。
「我可以把所有的積蓄拿出來,擴大房屋面積,但是裝修,需要你們兩家人來出!」
女兒和兒子思考後,都欣然應允。
為了擴大居住面積,張新國將旁邊鄰居的宅基地一併買了下來,也蓋上房子,加起來總共有三百平。
並在原有的基礎上,加蓋了一層。
Advertisements
如此,兩層小樓變成了三層小樓。
房子蓋起來之後,兒子和女兒一起籌集了十五萬元(約65萬台幣),從內到外將房子裝修了一遍。
不僅用上了最好的傢具,還在外形上下了不少功夫,完全採用當時最流行的歐式風格。
Advertisements
建造完畢後,時髦的外形,讓村子裡不少人駐足觀看,紛紛誇獎。
「張新國這一大家子,真有能耐!」
居住面積大了,張新國一家自然相處更加和諧,矛盾漸漸地就被磨平了。
為了賺到更多的錢,張新國還將房子的一樓租了出去,每年收到租金,足以應付一家人的生活支出。
如此,工資都可以攢下來,用於其他用途。
慢慢地,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
但是好景不長,這樣的生活並沒能持續多長時間,辨別上海市政府的一紙公文給打破了。
2、
2003年,上海出台一項市政建設規劃。
規劃表明,整個滬亭北路都會被拆遷,然後再由政府統一規劃建設。
Advertisements
消息放出後,引來眾人一陣歡呼,張新國也是如此。
拆遷自己能獲得房屋補貼,還能獲得一大筆現金,何樂而不為呢?
自己也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是時候應該拿一筆錢安享晚年了。
一開始張新國是這樣想的,但是等他看到拆遷方案時,立刻就傻眼了。
拆遷補貼並不是按照實際居住面積,而是宅基地面積。
也就是說,張新國雖然蓋了三層小樓,但只能按照一層的面積算。
如此,張新國掏空全部繼續蓋的樓房,和其他人相比並沒有優勢,拿的錢幾乎一樣多。
政府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杜絕違規亂建。
在之前的拆遷工作中,一些人為了多拿補貼款,私自違建,給拆遷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因此,在後續拆遷中,上海市政府才改變了策略。
至於補貼房產,是按照家中人口來的。
Advertisements
張新國只有一兒一女,因此只能分到大中小三套房產,外加一套多子女政策的補貼房。
但是鄰居因為有兩個兒子,可以分到兩大兩中兩小六套房產。
其中還有個兒子小時候走丟了,依舊可以享受該政策。
這讓張新國非常不滿,當初自己蓋房子,費的心血比其他人都要多。
但如今拆遷,自己卻比鄰居少分一半房產,自己該上哪說理去呢?
為此,張新國多次找到拆遷部門和開發商。
但都被對方以政策如此,無法改變為由搪塞了過去。
就在這個時候,他突然想到,之前自己購買宅基地,因為手續繁雜,並沒有在證書上蓋章。
如果自己蓋完章,是不是可以分到更多的補償款呢?
於是他開始四處找關係,先是將自己在住建局的檔案提了出來,還將移居外地的老鄰居請回做證。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國土局最終在他的證書上蓋了章,根據政策,他的確能多分到一些賠償款。
但這跟張新國心中的預期,還是差了不少。
他又想起自己手上還有一張老宅基地的證書,於是拿給拆遷辦和開發商,想獲得更多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