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麼才補胃?養胃「三分治七分養」生活全細節 「飯後30分鐘」是關鍵:太多人忽略了!
有胃病的朋友真的不少,很多胃不舒服的朋友經常會問:「醫生,胃不舒服吃什麼藥好? 」、「醫生,有什麼補藥是養胃的? 」等等。相信很多人也這麼詢問過,很多朋友想靠「吃」就把胃病解決,可注重生活細節更重要!胃病三分治,七分養,這個「養」是指好的習慣,而不是靠吃養胃!
Advertisements
那麼今天就來說一下三餐之後的養胃細節。包括不少朋友都聽過我們民間的一句諺語「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講的就是說我們在飯後可以走走步,能促進血液循環,以此來幫助胃進行食物消化和吸收,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但近幾年為何又有學者指出「飯後不宜走」的相反觀點?兩句互相矛盾的話誰更有道理?有沒有科學依據呢?為了養胃我們飯後宜做什麼?又不宜做什麼呢?
進食後我們身體發生了什麼變化?
要想知道飯後散步是否對身體有好處,首先我們得知道進食後我們身體都發生了什麼變化,這樣我們才能知道散步會造成的改變對機體本身的改變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口腔——食物首先經過口腔的咀嚼初步加工和唾液澱粉酶的初步消化後就進入胃部。這一步大概需要10秒鐘。
Advertisements
胃脘——食物進入胃部。胃是我們消化與儲存食物的第一道大關。胃通過蠕動進一步把食物磨碎!同時分泌胃液和胃蛋白酶進行對食物的進一步消化。因為消化與吸收是需要能量的!此時機體會通過血液把消化所需的能量與氧氣送到胃腸處。這一步需要的時間大概在3-5小時。食物在胃裡的停留時間與食物的性質有關。
小腸——食物經入小腸進行吸收,把氨基酸等等營養物質通過腸系膜上的血管吸收入血送到全身。因為進過口腔和胃的兩次加工,此時進入小腸的食物已經是流質了,大概像八寶粥一般,對小腸而言是利於吸收的。這一步的時間大概是6-8小時。
大腸——最後就是把上面經過小腸吸收的食物殘渣進一步吸收,其實主要是水份,目的就是把上面的的殘渣變乾,形成條狀糞便拉出,不然想像一下天天拉稀的感覺⊙∀⊙!這一步停留時間被人體排便反射所影響,但正常情況下不會超過一天。
Advertisements
飯後散步對胃部血供改變而造成的影響:
那麼飯後散步到底對我們的胃腸有益還是有害?細心的朋友們發現了,上面我用紅色字體加粗了血液,主要在食物處於胃脘和小腸的地方,這時候為了消化與吸收,人體會調控血液到胃腸部進行能量補給。所以飯後運動的影響主要在血供!
Advertisements
若在飯後立刻散步,我們的四肢肌肉需要能量也就是需要的血液量增加,我們人體就會調節血液再分配,而胃腸就是被徵掉的對象。因為人體最重要的大腦與心臟是不可能分營養給肌肉的,所以人體會把血液第二多的消化系統的血液分配給肌肉去運動。此時就會造成本該需要大量血液去幫助消化的胃腸道血液不足,因此產生消化液分泌不足引起消化不良,胃腸蠕動減弱造成胃腸脹氣等等表現。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有學者提倡「飯後不要走」的原因。
Advertisements
那三餐之後如何做才是對胃腸最大的幫助?
可能有朋友會問既然如此那「飯後百步走」就是錯誤的說法了嗎?先別急,這裡想先問問大家吃完後都會做些什麼——是坐著?是站著?是躺著?是散散步?還是立刻運動?我們都好好分析一下,到底如何做對我們的胃是最有益的。畢竟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而這七分養可不是盲目追求進補大量藥材,而是注重生活中的細節!
一、坐著:
可能有朋友一看就反對,飯後坐著一定不利於健康!其實不然。飯後坐著,是可以減少反流,對有反流的朋友坐著是個不錯的選擇,利用重力減少食物反流損傷咽喉粘膜。但不建議久坐,因為食物需要胃腸蠕動,久坐不利於胃腸蠕動,會造成消化不良。
二、躺著:
飯後立即躺下,是最不可取的方式!因為吃完飯後就躺下,特別導致食物胃液反流,長期如此還可能會灼傷食管。很多朋友都有咽喉不適,反覆慢性咽炎,就要仔細回憶下自己是否有這個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