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給大兒蓋4層樓!不給小兒一分錢 小兒氣不過「提5公斤汽油做傻事」父親哭了:我沒有偏心

  • 2022-08-09 16:10

01.

阿耐在《都挺好》中說:

我們等了一輩子,都在等父母一聲抱歉;父母等了一輩子,都在等我們一聲謝謝。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等到。

父母和孩子,因為角度的不同,在意的點並不一樣。

就如《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和母親,在明玉心中,母親對大哥和二哥是偏心的,自己買資料200塊(台幣900元)都不願意給,二哥旅遊2000(台幣9000元)卻給的很大方。

也因為母親的偏心,讓母女之間有了隔閡,但母親到自己老去時,都意識不到自己偏心,始終認為自己對3個孩子都是一樣的,女兒不能跟兒子比。

明玉用離家出走來抗爭,卻一直沒有得到母親的關愛,不得不說,這也是父母偏心的悲哀。

這樣的事例,在生活中並不是個例,《情感調解》舞台上,也來了這樣一對父子。

兒子小胡開口就說:「

我爸偏心,幫大兒子蓋4層樓房,卻不給我一分錢。」

而父親老胡則哭著說:「

我沒有偏心,對2個兒子都是一樣的。」

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位父親一共有4個孩子,兩兒兩女,都已經成家,他開了一家雜貨店,原來兩個兒子都住在家裡,幫著一起打理雜貨店。

小兒子結婚那年,父親年底盤帳,發現虧損3萬塊(約台幣135000元),他認為肯定是自己家裡人拿的,大女兒不會拿,大兒媳是外地的人不敢拿,新進門的小兒媳就是最大的嫌疑。

這讓小兒子心裡不痛快,自己媳婦也不缺錢,更不可能剛結婚就拿父母的錢,為了這件事,一家人過年也不開心。

過了年,大哥跟他商量,建議兄弟倆都搬出去,把雜貨店讓父母打理,小胡當時就同意了,帶著媳婦搬了出去,找了份工作過自己的日子。

他怎麼也沒想到,

大哥跟他耍了個心眼,這件事也讓兄弟倆的矛盾越來越大。

02.

小胡搬出去一個月,他發現大哥帶著大嫂又悄悄搬回去了。

依然住在父母家,打理著雜貨店,他卻不想回去了,覺得既然出來,還是要靠自己努力打拚,混出個樣子再回家。

第二年,他回家時,發現大哥蓋了4層樓房,就很詫異,大哥也沒有工作,一家人和父母住在一起,哪來的錢蓋房子?

他提出問題時,父親一口咬定:「

這房子就是你大哥蓋的,我沒有出一分錢。」

小胡沒辦法,也不想計較,就問父親:「

大哥有宅基地,我的宅基地在哪裡?如果我想蓋房子,有地方嗎?」

父親指了前面一塊低洼的地方,說:「

這是你的宅基地,你要有本事就在那裡蓋吧。」

為了爭一口氣,小胡在外努力打工,過了幾年,他攢夠了錢準備回家蓋房子,發現那塊地方,又被大哥蓋了房子,是二層小樓,還有門面房。

這次小胡真的生氣了,問父親為何把自己的宅基地給大哥,父親卻說:「

啥時候說給你了?我沒說,這本來就是你大哥的。」

既然口說無憑,那就立字據吧,在小胡的據理力爭下,

父親同意分家,家裡一共5畝多地,他將一畝四分給了小兒子,但同時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小兒子要給父親養老。

小胡答應了,分了家就帶著父親離開,但

父親只在自己家住了一個月,就說想家,又回到大哥身邊生活,讓小胡很無奈。

他也沒多想,繼續在城市打拚,用了七年的時間,買下三套房,已經屬於事業有成了,他多想獲得父母的認可,得到鄉親們的肯定,但當他接到父親患癌的電話回家時,發現一個令他難以接受的消息。

父親又把屬於小兒子的一畝四分地,劃到大兒子名下,小

胡這才知道,原來老家有可能要拆遷,可他名下卻一無所有。

對此,父親解釋說:「

我生病住院了,村裡人建議把大兒子的名字寫在前面,我也沒多想。」

小胡難以接受,他一心渴望父母的愛,但父母用行動一次次傷害了他,他想要回屬於自己的那部分,大哥卻指責他不孝順:

「你給父母了什麼,這麼多年不回家,父親不欠你的。」

母親也哭著對他說:「

求求你,你走吧,不要再回來啦,我不想看到你。」

於是,小胡一氣之下,帶著5公斤汽油,開著車到自己的那塊地里,要做傻事,幸好被村民們攔下,但

他心裡卻意難平,為何都是父母的孩子,會如此厚此薄彼呢?

03.

通過小胡和老胡的講述,不難看出,在父母心中,是有兩桿秤的。

首先是對大兒子的無條件支持,在父母心中,大兒子怎麼做都是好的,他們也願意為大兒子付出,自己的雜貨店也願意給大兒子,這是無條件的愛。

其次是對小兒子,他們對小兒子是不滿意的,認為小兒子故意找事,讓自己的晚年生活不幸福,也認為把你養大,已經盡了父母的情分,他們不欠小兒子的。

這兩桿秤的份量不同,但父母是意識不到的,究其根源,跟小兒子的性格也有很大關係。

在生活中,你有沒有發現,

會說話的孩子,有糖吃。

有的孩子愛說愛笑情商高,父母跟這樣的孩子在一起很舒服,有的孩子性格耿直,經常惹父母生氣,

就如小胡,他遇到心裡不痛快就說出來,有時就會惹到父母不舒服,對他想要敬而遠之,

認為大兒子才自己晚年的依靠,心裡不知不覺就會對大兒子有偏袒。

遇到這樣的父母,很顯然,發脾氣和生氣都不利於解決問題,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比較和放下。

1、不比較

人的不快樂來自於攀比,心裡不平衡,來自於比較。

小胡其實很優秀了,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城市得以立足,老家的一畝四分地,對他來說,其實沒那麼重要。

他堅持要爭的,是一口氣,也就是父母的愛。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爭取,獲得父母的關注,讓父母對他多關心一點,相信如果父母能夠體諒到他的難處,並且承認對他照顧不足,小胡也會心裡釋然,不會再去爭。

2、放下

當我們改變不了生活的時候,就要學會改變自己。

小胡的父親72歲了,他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說實在的,

想要改變他,很難。

但小胡還年輕,他可以嘗試放下,試著去理解父母,

他們想要的安全感,不過是有一個體貼懂事的孩子,在自己身邊。

因為大哥對父母照顧周全,所以自己才得以常年在外邊一直打拚,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也沒必要再去計較了。

我想說的是,

父母也是人,也有人性的弱點,有能力的界限。

他們不是完美的,我們也沒有辦法要求,父母能對每個子女愛得公平。

就如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也會遇到挫折和委屈,學會放下,學會接受,眼光向前看,多看看自己擁有的,少看自己不足的。

與其期待父母來跟自己和解,不如主動跟父母和解。

因為擁有當下的快樂,遠比得不到的東西要重要得多。

對此你怎麼看?如果你遇到父母偏心會怎麼處理?歡迎留言說說你的想法~

文章參考:網易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