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才知道!真正孝順的子女「說話最傷人」也不夠順從 「常常被父母嫌棄」卻是一番孝心
老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對父母盡孝,是每個子女無法推脫的責任和義務。
只是,隨著父母年歲的漸長,子女對父母的孝順,並不能被父母真正接受和理解,反而,越對父母真心孝順的子女,往往越被父母嫌棄。
我們都知道,子女在年幼時,父母是他們心中最牢靠的依賴,而子女在父母年老時,也是他們心中最大的希望。
本是雙向的關係,卻在陪伴和照顧中有了隔閡。子女不理解父母的固執,而父母也不理解子女那些「傷人」的話語,卻是真正的孝順。
1、在意見不合時,子女發自內心的孝順,卻被父母說成不孝。
父母年歲大了,有了自己固定的生活消費觀,也有自己固有的認知觀。
即使子女再孝順父母,遇到了對父母不利的事情,他們也會站在子女的角度,對父母進行勸誡;
然而,往往是忠言逆耳,父母不僅聽不進去,還要說子女干涉他們的生活。
70歲的李大爺,退休後,在廣場跟別人一起鍛煉打發時間,遇到了他餘生裡所謂的「貴人」。
這位貴人給李大爺介紹各種實用的家庭保健器材,能夠深度睡眠的床墊,各種包治百病的保健品,還有各種免費領取雞蛋的養生課。
李大爺的女兒知道了,回來阻止李大爺這種燒錢的做法,說他這位貴人就是騙人的推銷員。
女兒跟李大爺說,如果真的那麼管用,還要醫院醫生幹什麼?
李大爺聽著女兒的勸告,心裡卻認為是女兒惦記他的財產,生怕李大爺花完了,給女兒留不下什麼遺產,所以才會這樣極力反對自己改善生活。
不管女兒如何反對,李大爺還是我行我素,認為自己這樣做是對自己好的表現。
直到那家保健品店被查封後,網上各種報道出來了,李大爺才覺得自己真的上當了,可已經花費的十幾萬也追不回來了。他這才意識到女兒是對的,自己不該那麼固執。
在很多老人的認知裡,他們覺得自己吃過的鹽比子女走的路還要多,為什麼要聽從子女說的話。
所以,在固執的老人心裡,聽從子女的勸誡就是失去了自己生活的權力,跟子女反抗對著干,才有家長權威。
等到了晚年才真正明白,那些說話有些「傷人」的子女,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他們說話不好聽,卻是對父母最真實的關心和愛!
2、越是真正孝順父母的子女,往往在父母的眼裡什麼也不是,甚至會被嫌棄。
《人世間》裡的周秉昆是家裡的老小,是陪伴父母最多的孩子,也是家裡最沒出息的子女。
可就是這樣的子女,讓父母住上了他們心中想要的房子,也是最沒出現的他,讓父母享受到了晚年的幸福。
然而,最初的時候,父親對周秉昆是各種看不上,話裡話外的嫌棄。
尤其是那次過年的時候,去給鄰居拜年,不過是為了炫耀自己家的兩個出出息兒女。
老大上北大,還娶了省長的女兒;女兒也在北大,還嫁給了著名的詩人,唯獨忘記介紹自己最孝順的兒子和兒媳。
每次看到這一段時,都能從身邊找到這樣的原型。子女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真正孝順了父母,卻被父母嫌棄,在父母的心裡自己的孝順分文不值。
院區裡的劉大爺有三個兒子,平時都是老大跟著他們一起居住,陪伴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
然而,每到逢年過節,其他子女回來,劉大爺夫妻就跟其他子女哭訴,說自己的大兒子對他們夫妻不好,還說大兒子一家吃他們,喝他們的,時常對他們說不好聽的話。
這就是生活裡常見的「遠香近臭」,越是常伴父母左右的子女,往往越不被看見,付出再多,卻在父母眼裡都是應該的,父母只看到了常伴子女的缺點,還會無限放大,而忽視了他們的真正孝心。
3、子女會帶些強勢要求父母聽話,卻被父母認為干涉他們的晚年自由。
在老去的路上,父母總認為成年的子女管得太多,對自己不夠順從,認為子女干涉了他們的生活。
然而,正是因為子女對父母是真正的孝順,才會不厭其煩地跟父母說,要注意身體,要學會服老,不要一味地逞強,等到有事情發生就晚了。
父母年歲越大,性格就會越古怪固執,總是一味地覺得自己還不老,還用不著子女來「教訓」自己。
他們的內心覺得子女對他們這樣那樣的要求,是對他們的不尊重和看不起,總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還不算老。
尤其是父母有點小毛病時,不聽子女的勸說,總是一拖再拖,直到小病拖成了大病,再來責怪子女對自己的關心不夠,說子女不是真心孝順。
其實,每當子女帶著強勢要求父母時,他們的出發點跟父母在子女小時候要求他們是一樣的,都是「為你好」。然而,在子女年輕時不理解父母的心,而等父母老去也不懂子女的心。
結語:
人到一定年歲,就不要總認為自己的一切都是對的,需要學會靜下心來聽聽子女的勸告,聽聽子女的建議,珍惜子女對自己晚年的照顧和陪伴。
不要覺得子女不論多大,在父母面前永遠都是孩子,更不要嫌棄常伴左右的子女,學會感恩,學會感謝,即使你們之間也曾有過磨合與分歧。
要知道,子女心裡真正裝著父母,才會有那些父母聽著不順耳的「傷人」話語,那才是子女對父母真正的孝順。
別等子女寒了心,傷了親情,才明白子女的良苦用心,把子女的真正孝心給吼沒了。
資料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