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恩湧泉報!20年前「老師寄了20元過來」解決困境 20年後「他送了份回禮」網友全淚崩
有些恩情是很難報答的,特別是雪中送碳的恩人,無法用錢或者物質去衡量一切,俗話說得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就是說的恩情這東西是不能欠的。
人這一生,總會遇到很多恩人,知遇之恩,雪中送碳之情,但凡恩情都是要還的,這是做人的起碼底線。
當然這個世界是複雜的,有記得恩情之人,也有“農夫與蛇”的版本,不過筆者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是好人居多。
我們從小到大都會遇到很多恩人,老師對大家來說,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恩人,因為他們教會大家讀書識字,老師也是一個值得大家尊敬的職業,雖然現代社會對某些老師提出了質疑,但是我們還是要相信,那只是少數的害蟲,大多數老師是秉承著自己的責任的。
正因為大多數老師是值得我們尊重的,所以在教師節時,很多同學還是會很真誠的給老師送上自己的禮物,也許禮物並不貴重,卻都是孩子們的一片赤子之心。
在內蒙古有一位叫張秀榮的老師,就收到了學生的禮物,還是一份大禮,這是一份什麼樣的禮物呢?學生又為何要送她這份大禮呢?兩人的故事還要從四十年前說起。
一、關心貧困學生,做好老師的職責
1978年9月,又是一個金秋之際,武川第一小學的莘莘學子們迎來了新的學期。
這一年也是張秀榮老師新工作的開端,她也尚且青澀,沒有一點經驗的她,戰戰兢兢的接手了武川第一小學初中部二年級的班主任一職。
和剛參加工作的老師一樣,她是抱著極大的熱忱投入了教學生涯的,她在那些同樣青澀的學生身上看到了他們對於未來的期盼,同時在那時她也認識了一個叫陳志德的學生。
陳志德家境貧寒,學習卻非常刻苦,從這個孩子身上,張秀榮老師感受到了作為一個老師的責任,她不能讓這樣一個好孩子因為家境問題被耽誤了,於是她對這個學生特別上心。
在當時,學習條件都不是太好,張秀榮老師經常在課外給學生講解難題,當她一個個為學生答疑解惑之後,天都黑了下來。
相比較那些在課外輔導學生,收取額外費用的老師們,張老師是清貧的,她從來沒有想過利用業餘時間補課收取高額的費用,她一直踐行著一個老師的基本職責。
二、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每個孩子在張老師眼中都是天使,他們都是值得去認真對待的。
特別是那個叫陳志德的學生,更是勤奮刻苦,讓張老師打心眼裡喜歡他,可是到初三開學之時,張老師發現陳志德沒有來上學。
這樣的情況,讓張老師疑竇叢生,陳志德是一個渴望學習,且勤奮的孩子,他怎麼會不來上學呢?他家裡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情?張老師一直猜測著。
這些問題都讓張老師寢食難安,於是她騎著一輛老舊的自行車,和班裡幾位同學一起去探望陳志德,那5里外的尹家溝偏僻安靜,陳志德的家更是貧寒異常,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看到陳志德的家,張秀榮老師就什麼都明白了,但是她不能眼睜睜看著這樣一個學生,因為家庭原因被耽誤了前程。
張秀榮看到這樣的光景,忍不住擁抱了自己的學生,這也太難了,一個優秀的學生,在這種環境裡依然不墮青雲之志,要發奮讀書,作為老師的她,極力勸解陳志德的父親,一定要讓孩子讀書,讀書才是改變人生唯一的出路。
可是陳志德的父親依然認為,家境貧寒,還不如讓陳志德早些出去賺錢,為家庭減少負擔,張秀榮老師最擔心陳父有這樣的想法,就軟磨硬泡的說服他,最後陳父勉強答應了讓陳志德繼續讀書的請求。
再一次得到讀書的機會,陳志德格外珍惜,最終,陳志德以優異的成績被武川縣重點高中錄取。
三、一雙20元的鞋子,激勵了陳志德一生
陳志德的家庭情況非常糟糕,在他讀高中時,他的母親又離世了,這簡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陳志德的精神幾乎被摧垮了。
雖然生活給陳志德接二連三的打擊,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頹廢,這更激起了他努力學習的信心,只有讀書才能走出這命運的泥沼。
果然老天不辜負每一個努力的人,陳志德在高考中發揮優異,一舉拿下了全武川縣的第二名,被長春地質學院錄取了。
拿到夢寐以求的錄取通知書時,陳志德淚流滿面,這是自己拼了命才換來的成績,他想把這份喜悅分享給張老師,他要告訴老師,自己沒有辜負她的培育。
在陽光下,那個志得意滿的少年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心願,他高興的對張老師說:「老師,我收到了長春地質學院的錄取通知書,老師,我有城市戶口啦!」
也許老天是故意考驗這個孩子,在他上大學後,他的父親又不幸病故,一個家中,只剩下他孑然一身。
也正是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張秀榮老師再一次出現了!在北方上大學的陳志德不但要經受嚴寒的考驗,還要經受貧困的考驗,他渾身上下只有70塊錢,這些錢怎麼能支撐他繼續學業呢?
得知學生有如此困境的張老師,立刻給他寄去了20元錢,要知道張老師那時的工資才37元,這20元也是她一半多的工資了。
張老師心疼陳志德在天寒地凍中的處境,就叮囑他一定要去買雙棉鞋穿,收到錢的陳志德感動得不知道怎麼表達那時的心情,他默默地收好老師的心意,只等有一天能報答這份情義。
老師的這份情義,也時刻激勵著張志德攀向更高的“山峰”。
四、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陳志德沒有辜負老師、父母的一片期望,他在學業上勇於攀登,一路高歌猛進,從研究生一直讀到了博士。
每次回到武川,張志德都要去看望老師,因為他一直感恩老師對自己的幫助,從2003年他開始工作,心中就一直惦記著恩師,不但寄錢,還寄一些物品給老師。
他甚至在每次回武川時,都要給老師打電話,問我們家有地方住嗎?老師也會親切的說,家ㄑ裡有地方住,你回來住!
在陳志德的心中,老師就是母親,她給了自己溫暖,也給了自己信心。
到了2007年,張秀榮滿六十歲了,這位一生以教育為本的老師,收到了一份貴重的生日禮物,陳志德帶著10萬現金,給她買了一套房子。
陳志德說,沒有老師就沒有他的今天,是老師給了他重生的勇氣,為老師這樣做是值得的。
陳志德經常流露要給老師養老的心意,可是老師卻不願意給他添麻煩,她也把陳志德當做了自己的孩子,哪裡有父母給孩子添麻煩的道理。
後來張秀榮的老伴離開了,她就獨自生活,陳志德幾次要接她去長春,都被她拒絕了,她不能給孩子添麻煩。
回想起來,若不是張秀榮老師用自己的愛拯救了一個貧困學子,學生也不會有光明的未來,二十年後,學生用愛回報了老師,這份情義是值得讚賞的!如今兩人相識四十年過去,母子之情仍長存,當這個世界充斥著各種不和諧的時候,人心還是要向著有陽光的地方張望,因為那裡有光明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