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別養在家裡!5種毒花進家門「花旺人不旺」 早些搬出去養:對大家都好
有人是為了裝飾家居環境,養一些花在家裡;有人是為了花卉植物的凈化空氣的能力養一些花在家裡;也有人是純粹的愛花才去養的。
還有一些被動養花的,就是逢年過節,碰到一些喜歡養花的朋友,會送些花卉到家裡,但這些家裡,基本上是養不長了,就像是過年,家裡花卉不少,過完年,就會全清到外面去了。
相信很多喜歡花卉的小夥伴,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每年過完年,都能在外面「撿」到很多花卉的緣故,甚至還能撿到一些名貴的花木。
家裡的花卉,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進入家門的,我們也不管喜不喜歡養花,多少要對進門的花卉有個認識,知道它們的特性。
一方面是為了好養殖,另一方面就是看看這些花卉對人體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
大自然里有很多的花卉,本身都是帶有一些毒素的,對人體也是有害的,我們可以做好及時的規避。
真要遇到「小毒花」,還是搬到碰觸不到的地方,或者是室外去養護,放在室內,「花旺人不旺」!
1、變葉木
很流行的一種家庭綠植,雖然不會開出花來,但葉片上呈現出來的效果,可以用色彩斑斕來形容,一點也不比那些開花花卉的裝飾效果差。
而且變葉木對光照的需求也不是很大,在室內就能養好,不像開花花卉,大多數對光照都有需求,養在室內是很影響開花效果的。
由此,變葉木變得受歡迎起來,但小夥伴們在準備入手變葉木的時候,一定要知道。變葉木是含有毒素的。
它的汁液里含有毒素,不小心沾到皮膚,會造成皮膚過敏的情況。
我們在養護過程中,修剪時要注意;家裡有寵物、小孩的也要注意,最好是養在高處或者是移到室外去養。
2、光棍樹
在花市上轉一圈,看看哪種花卉的貨最多,就代表著最好賣。光棍樹也能算是其中之一,這是很多小夥伴想不到的,總覺得光棍樹就這名字,就沒多少人喜歡。
而事實就是,很多人都喜歡養光棍樹,甚至有很多女生也在養。
光棍樹屬於多肉植物,形象長的比較的呆萌可愛,因此吸引了很多女生的注意吧!
不過,在花卉進家前,一定要先了解下花卉的特性。光棍樹是有毒的,而且毒性還不小。
它的枝幹里有著乳白色的汁液,碰觸到就會造成皮膚紅腫,瘙癢。在修剪的時候,記得要戴上眼鏡、手套作業,防止濺入眼睛里去。
家裡有小孩和寵物的,更要注意了,要防止入口。盆栽不大的話,最好養到高的地方去,要是株型太大,及時搬到室外,安全為上。
3、滴水觀音
滴水觀音,多見於南方,種植簡單,適應力強,生命力旺盛,養在家裡,不施肥不換土,幾年都能生長旺盛,而且常年青翠,株型碩大,絕對值得擁有。
但它是有毒性的,而且毒性不低,有很多誤食滴水觀音中毒的新聞,動物和人的都有。
就不說誤食了,就是汁液觸碰到皮膚的話,就會引起瘙癢紅腫。
因此滴水觀音的汁液里含有大量的生物鹼,這種東西能影響人的中樞神經,嚴重的能讓心臟麻痹,直接危害到我們的生命。
喜歡養滴水觀音的,都是一些對其毒性不夠了解透徹的花友,或者是一些自認為已經是資深的花友了。
但你不會犯錯,不代表你的家人,來你家玩的人不會犯錯,不小心中個毒,就是很麻煩的事。
還是不養為妙,家裡有的,及時請到室外最好,畢竟養它不如養一盆鶴望蘭,比它更漂亮,更放心。
鶴望蘭清新亮麗,不管是什麼風格的裝修,都能起到裝飾家居的作用。而且,鶴望蘭現在成了饋贈、送禮的佳品,大多數家庭,都喜歡擺放一盆四季常綠,安全好養的盆栽。
4、夜來香
夜來香能生長得很大,不過像那種小盆栽或者是一些以造型為主,開花不多的夜來香盆景,是可以養在室內的。
但如果是那種株型已經不小的夜來香,開花非常多,香味比較濃郁的夜來香,還是要早早的移到室外,它的香味對我們的健康不利。
可能有很多小夥伴聽說夜來香能驅蚊,就養一些在家裡,但它的香味持久不散的話,會讓我們出現頭昏腦漲的現象。
如果室內空氣不流通,長時間待在夜來香的花香里,會出現氣喘、呼吸困難等情況,特別是家裡有老人、小孩、孕婦和體虛的病人等,一定不要把大夜來香拿回室內。
室內養的大型的夜來香,早點搬到室外去,在室內聞聞那種淡淡的夜來香花香才是最適宜的。
5、水仙花
水仙花是一種球根花卉,其實輪不到寫它,但為什麼要專門寫一下它呢?因為生活中,遇到過一次水仙花的事故,印象很深,好在沒出事。
水仙花這種花卉,養殖簡單,價格便宜,十塊錢就能買到3個球,簡單處理下,用個碟子就能養起來,靜待開花。
水仙花的花香很好聞,開花也比較好看。大家有看每年的春節晚會,就會發現,每年的春節晚會上都會看到水仙花盆栽。
水仙花象徵著團圓、相聚,按道理是非常好的花卉了。
但水仙花的球根是有毒的,在栽種時還是要注意一下的。
有一次收拾水仙花的時候,用刀片給水仙花表面划口子,但無巧不巧,一點汁液蹦到眼睛里,當時就疼的不得了。
最後用水沖洗了半天,還是紅腫了起來,不知道是被「毒」的,還是自己揉的,反正好幾天才消了下去。
結語:
有毒的花卉還有很多,像法國茉莉,虞美人,含羞草等等,記得花卉進家時,先了解好花卉習性,才是我們該做的事。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