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年年倒數第一!媽媽不催不罵,兒子高分逆襲上名校:言語的力量,遠比你想象中大

有些人天資聰穎,有些人順風順水,也有些人在失敗中長大成功。

寧海中學的一個男生被很多媒體評為「勵志黑馬」。

他叫趙啟琛,剛入學時,常常考班裡的倒數第一,卻在今年的高考中高分被清華大學錄取。

最初讀高中時,他成績差,壓力大,夜裡常常睡不著,喘不過氣的他,甚至申請走讀,試圖片刻的「逃離」。

現在從「差生」變為清華的「高材生」,巨大的身份落差,讓很多父母都好奇,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作為「倒數第一名的家長」,她的媽媽在採訪中的一句話很有啟發性,媽媽說:

「他考砸了,就找我發發牢騷。我就安慰他,給他擁抱。我也沒別的辦法,就這樣一直寬慰,一直寬慰,一天天就過去了。」

談及自己的逆襲之路,趙啟琛也感慨:

「堅持的信念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我媽從來不因我的成績不理想而責罵我。在我迷茫失落的時候,他總是不斷地鼓勵我,支持我。」

Advertisements

趙啟琛

一個人獲得成功從來都不是容易的。

從青銅變為王者,離不開趙啟琛夜以繼日的努力,也離不開父母的鼓勵與支持。

戴爾·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里寫道:

Advertisements

人生來就喜歡被人鼓勵,用這樣的方式對待孩子,可以讓孩子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成長,獲得自信,從而變得更優秀。

父母的鼓勵,讓孩子從中收穫了自信,看到了自身的潛力,培養了越挫越勇的勇氣。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來都不吝嗇對孩子的鼓勵。

「打擊式」教育不是教育

大多數父母都有這樣一個疑問:如果表揚、鼓勵孩子的話,會不會把孩子誇壞?因此,大多數父母更加信奉「打擊式」教育。

以為口中「每天只讓你學習,有什麼可累的」,孩子就能珍惜學習的機會。

經常把孩子同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就能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知恥而後勇。

就算考試進步了,也是說「等什麼時候考到第一再說吧」,孩子就會戒驕戒躁。

可被打擊著長大的孩子,往往沒有如父母預想的優秀,反而會生因此而喪失很多機會。

Advertisements

前段時間,媒體曾曝出過一位「啃老十年」的女大學生範金成。

面對媒體,她哭著說自己所有的自信都被母親打擊掉了,根本沒有獨立做決定、獨立面對生活的勇氣。

她做的每件事,都會被父母挑出問題,然後被狠狠批評一番:

認真學習做飯,家裡父母會挑各種小問題,責罵她做得不好。

愛上了設計,渴望做一名設計師,遭到父母的批評:「有什麼用?學習去。」

就算喜歡上雕刻,也是迎來父母無情的嘲笑:「喜歡你也幹不了。」

Advertisements

不斷的貶低與否定,讓她逐漸失去了對生活的追求,甚至患上了嚴重的社交恐懼症。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曾說過: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父母怕孩子驕傲,於是用各種語言打擊,以為只有這樣才能激起孩子的上進心。

殊不知,你的每一句貶低,都是對孩子幼小心靈的傷害。

「打擊式」教育,只是打擊,沒有教育。你的「打擊」不是激勵,而只會讓孩子的自信心消失殆盡。

Advertisements

經常被差評的孩子

贏不了好評的人生

美國社會學家庫利曾經提出過一個「鏡中我」的概念。

意思是,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和態度。

也就是說,如果父母一味的貶低,孩子也會認為自己毫無用處。

綜藝節目《熬鷹巴士》的嘉賓時悅,曾在節目中崩潰大哭。

時悅說,父母持續的否定,導致她不敢對任何人流露出脆弱的一面,甚至被心儀的對象拒絕也不敢表現出難過。

有一次公司舉行主題part,時悅應景地穿了一個低腰熱褲。

然而被父母看到后,卻辱罵她「不檢點,只有妓女才這樣穿」。

種種刺耳的話,讓時悅忍無可忍,她刪掉了媽媽的所有聯繫方式,試圖割斷傳遞負面信息的通道。

類似的貶低充斥著時悅整個前半生,甚至在時悅表現出無力與痛苦時,父母還惡語相加:

Advertisements

「我們根本不擔心你會自殺。」

明明是一家人,我卻活成了一座孤島。

經常被差評的孩子,很難養成在生活中自信的姿態,他們習慣取悅別人,習慣貶低自己。

心理學家李雪曾提到一個觀點:

投射是有能量的,如果父母堅持不懈地把負面的評判投射給孩子,就等於給孩子創造一個負面的現實。

再好的孩子,也會被父母長期的負面催眠搞砸。

沒有被父母的鼓勵滋養的孩子,怎會有信心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呢?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