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賠償太少!釘子戶索要「6套房+4.5億」無果 霸路14年「1分沒賺」反倒損440萬

在大陸上海松江九亭滬亭北路的馬路中央,坐落著一棟三層高的小樓。

說起這座小樓,在全國範圍內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被稱為中國「最牛釘子戶」。

2003年,因為城市建設,政府對該路段進行統一拆遷,作為補償,每位住戶都能拿到豐厚的補償金。

張新國也是如此,如果拆遷,他將能拿到4套房產和270萬元(約1200萬台幣)的補償款。

那個年代,這筆錢不算少,但張新國依舊以補償太少為由,拒絕拆遷。

他的要求是,補償自己六棟房產,外加一億(約4.5億台幣)現金,如若不然,自己絕不會同意拆遷。

如此苛刻的要求,政府自然不會同意,多次商議無果,最終決定,修路時繞開張新國的房子。

因此,在滬亭北路,行人們都能看到一道奇特的風景線。

一棟三層小樓,孤零零地橫在馬路中間,周圍車來車往,顯得那麼地不協調。

十幾年來,張新國飽受噪音的苦惱,還要時刻擔心在睡夢中被車禍帶走。

他曾有幾次想要妥協,但為了自身利益,還是生生忍了下來。

如今19年過去了,當年倔強的張新國,現在又過得怎樣呢?

我們今天就來聊聊他的故事。

1、

張新國曾經是上海市建設公司的一名員工。

因為工作努力,張新國賺了不少錢,結婚之後,便拿出了自己的積蓄,蓋了一座二層小樓。

結婚後不久,夫妻二人生下一兒一女,隨著時光的流逝,兒子和女兒也都長大成人。

眼看著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但是兒女並沒有獨自買房的能力。

於是結婚後,都拖家帶口地都住到了張新國的二層小樓裡。

雖然房子面積不小,但是突然多了有好幾口的人,頓時顯得有些擁擠不堪。

因為生活環境狹小,久而久之,家人之間的矛盾越積越深,最後甚至到了無法調解的地步。

張新國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一天,他將所有家人召集在一起,開了一個會。

「我可以把所有的積蓄拿出來,擴大房屋面積,但是裝修,需要你們兩家人來出!」

女兒和兒子思考後,都欣然應允。

為了擴大居住面積,張新國將旁邊鄰居的宅基地一併買了下來,也蓋上房子,加起來總共有三百平。

並在原有的基礎上,加蓋了一層。

如此,兩層小樓變成了三層小樓。

房子蓋起來之後,兒子和女兒一起籌集了十五萬元(約65萬台幣),從內到外將房子裝修了一遍。

不僅用上了最好的傢具,還在外形上下了不少功夫,完全採用當時最流行的歐式風格。

建造完畢後,時髦的外形,讓村子裡不少人駐足觀看,紛紛誇獎。

「張新國這一大家子,真有能耐!」

居住面積大了,張新國一家自然相處更加和諧,矛盾漸漸地就被磨平了。

為了賺到更多的錢,張新國還將房子的一樓租了出去,每年收到租金,足以應付一家人的生活支出。

如此,工資都可以攢下來,用於其他用途。

慢慢地,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

但是好景不長,這樣的生活並沒能持續多長時間,辨別上海市政府的一紙公文給打破了。

2、

2003年,上海出台一項市政建設規劃。

規劃表明,整個滬亭北路都會被拆遷,然後再由政府統一規劃建設。

消息放出後,引來眾人一陣歡呼,張新國也是如此。

拆遷自己能獲得房屋補貼,還能獲得一大筆現金,何樂而不為呢?

自己也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是時候應該拿一筆錢安享晚年了。

一開始張新國是這樣想的,但是等他看到拆遷方案時,立刻就傻眼了。

拆遷補貼並不是按照實際居住面積,而是宅基地面積。

也就是說,張新國雖然蓋了三層小樓,但只能按照一層的面積算。

如此,張新國掏空全部繼續蓋的樓房,和其他人相比並沒有優勢,拿的錢幾乎一樣多。

政府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杜絕違規亂建。

在之前的拆遷工作中,一些人為了多拿補貼款,私自違建,給拆遷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因此,在後續拆遷中,上海市政府才改變了策略。

至於補貼房產,是按照家中人口來的。

張新國只有一兒一女,因此只能分到大中小三套房產,外加一套多子女政策的補貼房。

但是鄰居因為有兩個兒子,可以分到兩大兩中兩小六套房產。

其中還有個兒子小時候走丟了,依舊可以享受該政策。

這讓張新國非常不滿,當初自己蓋房子,費的心血比其他人都要多。

但如今拆遷,自己卻比鄰居少分一半房產,自己該上哪說理去呢?

為此,張新國多次找到拆遷部門和開發商。

但都被對方以政策如此,無法改變為由搪塞了過去。

就在這個時候,他突然想到,之前自己購買宅基地,因為手續繁雜,並沒有在證書上蓋章。

如果自己蓋完章,是不是可以分到更多的補償款呢?

於是他開始四處找關係,先是將自己在住建局的檔案提了出來,還將移居外地的老鄰居請回做證。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國土局最終在他的證書上蓋了章,根據政策,他的確能多分到一些賠償款。

但這跟張新國心中的預期,還是差了不少。

他又想起自己手上還有一張老宅基地的證書,於是拿給拆遷辦和開發商,想獲得更多賠款。

但這次卻,被對方直接拒絕了。

因為張新國拿出的這張宅基地證書時間太過久遠,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頒發的,連自己都有些模糊。

無法證明真偽,自然無法給張新國更多補貼。

聽到對方如此說,張新國大為惱火。

這張宅基地證書雖然舊了些,但百分之百是真的,憑什麼不給自己補貼呢?

如果你不給我補貼,這拆遷就別想進行下去。

為此,張新國直接大鬧簽字現場,拒絕在拆遷協議上簽字。

要求拆遷辦和開發商,補償自己六棟房產外加一億拆遷款。

張新國得意洋洋,心想對方為了顧全大局,肯定會同意自己的要求。

卻沒想到因為自己的做法,徹底被推上了懸崖峭壁,等他想下來的時候,才發現已然不可能。

3、

拆遷辦和開發商是什麼人?他們什麼場面沒有見過,張新國的行為,對他們來說就是小巫見大巫。

給出的補償款已經足夠合理,張新國完全就是無理取鬧,拆遷辦和開發商不可能開這個頭。

一旦開了這個頭,其他人也會提出無理要求,拆遷辦和開發商根本拿不出這麼多的補償款和房產。

因此在多次勸說無果下,他們最終做出決定。

繞開張新國的房產,不再進行拆遷,而是直接進行建設,這下輪到張新國傻眼了。

拆遷完成後,政府在這裡建了一條公路。

本來想建設四車道,卻因為張新國房產的問題,只能建設兩車道。

這裡是上海市的交通要道,每天車流量非常大,雙車道根本不夠,每到高峰期就會堵車。

道路車來車往,嘈雜聲、鳴笛聲,噪音幾乎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吵得張新國一家不勝其煩。

除此之外,張新國一家還要面對突發情況,躲避隨時都有可能到來的車禍。

要知道,房子建在公路上,一旦有車速度太快,躲閃不及,隨時可能衝進他們家中。

有一次,一家人正在吃飯,一輛大貨車直接撞在他們牆上,將整個房子撞出一個大窟窿。

張新國一家猝不及防,被嚇了一大跳,氣上心頭,直接將對方告上法庭。

但在法庭上,司機不但不認為自己有錯,反而指責張新國一家將房子建在公路上,對行車造成阻礙。

雖然張新國最終拿到了賠償,但打官司卻讓他心力交瘁,且這樣的事情,他不止遇到一次。

家人每天都在擔驚受怕過日子,岳母甚至因長期受驚嚇,在一個夜晚突發心臟病去世。

看著老人的遺體,張新國心中升起一股無力感。

此時他才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所作所為是不是錯了。

不過自己當年同意拆遷方案,也許岳母就不會死,他們一家也不用遭受如此磨難。

悔恨之意,在張新國心中悄然升起。

4、

直到2016年,新上任的拆遷辦主任陸輝找上了他。

路輝知道張新國是個倔脾氣,不過自己一上來就和他談拆遷的事,他肯定會搖頭拒絕。

因此,陸輝決定採取迂迴政策,對拆遷問題閉口不談,只關心張新國的生活問題。

此時張新國的家庭已經到了極限,因為生活環境差,家裡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戰爭。

幾家人相互指責,已經到了反目成仇的邊緣。

因此,那段時間張新國非常苦惱,此時陸輝出現在他面前,相當於是他的救命稻草。

隨著兩個人的接觸,很快便成為了好朋友。

一次外出,陸輝試探性詢問張新國拆遷的問題,張新國聽聞後,果然大怒。

但陸輝並沒有放棄,而是跟他擺事實講道理。

「你現在生活條件什麼樣,心裡不清楚嗎?」

「你再這樣下去,別說拆遷,你連家都快沒了!」

「你放心,如果你同意拆遷,當年承諾的拆遷款和房產,一個不少的全補給你!」

其實張新國心中早有悔意,只是面子上抹不開。陸輝給了他個台階,他立馬就順著下來了。

最終,張新國同意了拆遷要求。

在同意的那一刻,張新國心中顯得無比輕鬆,十幾年的疙瘩,現在終於能放下了。

2017年,張新國在滬亭北路的房子轟然倒塌,隨之而來的,是一條嶄新的四車道公路。

而張新國和家人,終於能住進敞亮的新房子裡,再也不用為生活的瑣事而吵架了。

手裡還拿到了270萬(約1200萬台幣)賠償款,足夠他養老了。

這場維持了十四年的鬧劇,終於落下了帷幕。

其實張新國還是挺虧的,現在的270萬(約1200萬台幣),和當年的270萬(約1200萬台幣)完全不能同日而語。如果細算下來,張新國當了14年的釘子戶,非但沒有獲得額外的賠償,反倒是損失了上百萬(約440萬台幣)。

除此之外,因為最後拆遷,好的房型早已被別人挑乾淨,張新國只能挑別人挑剩下的。

苦等了十四年,不僅沒有撈到好處,反而栽了個大跟頭,張新國這又是何苦呢?

但此時張新國的心中有沒有怨念,畢竟十四年的堅持,已經讓他心力交瘁。

只要能夠拆遷,吃點虧又能怎麼著呢?

其實也能體會當年張新國的心情,畢竟他蓋房子,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心血。

但是在分房產時,卻比別人分得更少,巨大的心理落差,讓張新國一時間無法接受。

也正是這種想法,釀成了最終的苦果。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無跟別人攀比,一旦在攀比中失去理智,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只有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知足常樂,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中的樂趣。

文章來源: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